秋季是儿童传染病高发的时期,昼夜温差大孩子们抵抗力低,加强传染病的防范意识和知识尤为重要,丽华二幼特为大家准备了秋季保健小贴士,让我们共同守护孩子们健康。
肠道传染病
01 诺如病毒
诺如病毒性肠胃炎是由诺如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,传染性强。
主要症状:诺如病毒感染后起病很急,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、腹痛、腹泻,部分患者还伴有低热,严重者可出现脱水。
传播途径:感染来源主要是病从口入,也可通过气溶胶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,如幼儿园小朋友互相拿、摸物品。
预防措施:饭前便后要洗手;不吃生冷不洁食物;去公共场所要戴口罩;尽量少去人流量大的场所;如确诊应居家隔离治疗。
02 轮状病毒
轮状病毒,简称RV,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主要原因。
主要症状:典型病例的潜伏期为1-3天,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、呕吐、发热等。病初1-2天先是呕吐,然后出现腹泻。大便次数和水分增多,橙黄色水样或蛋花样,带有少量粘液,无腥臭味。部分患儿会因腹泻和呕吐导致不同程度的脱水,进而引起电解质紊乱。
传播途径:以消化道为主(接触污染物、粪口途径)水源、呼吸道飞沫也可传播。
预防措施:注意食品安全,应多吃新鲜蔬菜,食物一定要烧熟后食用。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,常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,特别是在餐前便后。注意室内卫生,室内要常通风,幼儿的餐具用前清洗消毒,勤换洗衣物、被褥、玩具等。避免接触感染者,少带孩子去人员密集区域。接种轮状疫苗,可以有效预防轮状病毒肠炎。
03 腺病毒
腺病毒是一种微小的病毒,可以侵犯我们的呼吸道、消化道、眼睛和淋巴结,传染性极强。
主要症状:呼吸道:发烧、咽喉痛、咳嗽、流鼻涕、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肺炎、喉咙红肿、结膜炎。消化系统:恶心、呕吐、腹泻、腹痛,消化不良、食欲减退。
传播途径: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、密切接触传播、粪口传播、接触受污染的物体传播。
预防措施:定期清洁和消毒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。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,避免触摸眼睛、鼻子和嘴巴。保持饮食健康,多喝水并保证充足的睡眠。
呼吸道传染病
01 流行性感冒
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丙类传染病。
主要症状: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,头痛,全身酸痛,乏力及呼吸道炎症,咳嗽,咽痛等。
传播途径:病毒随着打喷嚏、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,接触性传播。
预防措施: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,注意保暖。增加户外活动,增强体质,提高抵抗力。多饮水、多吃水果、适当补充维生素C。注意通风、居家每天开窗通风不少于三次,每次半小时以上。注意幼儿个人卫生,要勤洗手。
02 手足口病
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病。
主要症状:临床表现多以发热,口腔黏膜出现疱疹,手、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为主,可伴有咳嗽,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
传播途径:密切接触传播,通过直接接触疱疹液。鼻咽分泌物,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餐具奶瓶和床上用品等物品而感染。
预防措施:避免接触患儿,尽量不要与幼儿拥抱、分享玩具、共享餐具,防止交叉感染。保持手卫生,良好的手卫生可以预防手足口病,儿童在触摸公共物品后,外出回家后,饭前便后,应用七步洗手法清洁双手。
温馨提示
1、加强个人健康管理
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如出现发热、咳嗽、腹泻和手足口部位有疱疹等症状,家长应带孩子及时到就近的医疗机构就医。切勿带病上学,一旦发现应及时告知学校请假就医,千万不要“拖”。
2、提高自身免疫力
注意穿脱衣服,避免感冒,坚持做到健康饮食,合理膳食、减少“病从口入”,注意多饮水,多吃蔬菜水果。养成健康生活方式,早睡早起,保持睡眠充足,注意体育锻炼,以提高抵抗力。
3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
讲卫生,不随地吐痰;勤洗手,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的清水洗手,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,避免飞沫污染手部和周围环境。
4、保持开窗通风、消毒
保持室内空气新鲜。幼儿个人卫生用具(水杯、毛巾等)、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,衣被经常放在阳光下暴晒。
5、加强个人防护
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期,尽量不到人多拥挤、空气污浊的场所,如周围有发热、咳嗽等症状人群,建议及时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,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。
6、积极接种疫苗
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。
7、做到“四早”防治
即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,从而避免疾病传播。
秋季传染病虽然种类繁多,但只要我们重视预防工作,做到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治疗,就可以有效阻断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。